说,“周越能这么说出来,说明他真的长大了。”他转向儿子,语气平和,“我现在还不能说什么,这事只有你自己能担得起,喜欢谁、选谁、怎么走,都是你的人生。”
周越点了点头,神情很稳:“我知道。”
“那就好。”
周秉诚说完,魏然的脸色明显沉了下去,“说到底,”她冷冷道,“是长大了,再也不会听我的话了。”
说完,她推开椅子,动作利落,“既然你们父子相谈甚欢,我还是先走吧。”
周越抬头,声音忽然响起:“妈——”
魏然停住脚步,回头看着他。
“本来,”周越看着她,语气平稳,“我是想带知遥一起来的。”他停顿了一下:“但后来想想,这是我自己的事,我必须先解决,才能带她回来。”
周秉诚靠在椅背上,目光淡淡地扫过母子俩,轻声打破沉默:“周越,你这句话,我很赞同。”
魏然皱眉,语气一冷:“你少在这儿拱火。”
“我哪有?”周秉诚笑了笑,不急不慢,“我只是觉得,孩子比我们更懂‘担当’这两个字的意思。”
魏然看了看前夫,又看了看儿子,千言万语却什么都说不出口,只是开门走了。
餐桌上只剩父子两人,周越低头沉默了几秒,声音轻得几乎被火锅的气泡声掩盖:“我不怪她。”
周秉诚抬眉:“那你怪谁?”
“我怪自己。”周越笑了一下,神情疲惫却释然,“以前就应该早点跟我妈说清楚,什么事都想等气氛对了再说,等她心情好了再谈。”他顿了顿,语气更低,“可我发现很多事情,永远不会有‘准备好’的一天。”
周秉诚看着他,目光里终于有了一丝真正的温度,“那你呢?现在准备好了?”
周越抬头,眼神坚定:“我不确定。”他轻声说,“但我知道,她值得我试一次。”
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作者有话说:再有2-3章就可以完结了,后面关于郑晓天的故事还会在番外里出现。
chapter 122 每走一步,都……
时间过得很快, 项目收尾后,郑晓天公司的年终总结会特别邀请了投资方代表列席,
周越作为代表之一出席, 他的父亲也被邀请来。
夏知遥身穿一身墨蓝色西装, 剪裁利落,长发挽起, 灯光从天花板倾泻而下,落在她的侧脸上, 柔和却不失力量。
她手握遥控笔,语速平稳,不疾不徐, 屏幕上的数据在她身后依次切换,市场趋势、利润模型、风控策略,从财务维度到执行路径, 每一页ppt都逻辑清晰。
讲完公司的年度报告,她略作停顿,换上最后一页, 那页上没有复杂的图表,只有几张照片,笑着的孩子们、山路上的校舍、那面印着公司标志的简陋横幅。
“最后, 我想再花一点时间, 讲讲我们过去几年一直在做的另一件事。”她的声音变得柔和, “我们资助了三十多个偏远地区的女孩上学, 有的现在在县中读书, 有的已经考上了大学,暑假时,我们还邀请其中几位来北京实习、交流, 她们第一次坐高铁、第一次走进写字楼、第一次在屋顶看见整座城市的灯。”
她停顿了一下,目光轻轻掠过台下,“也许这些事对我们来说只是小小的一步,但对她们而言,可能是看见世界的一扇窗。”
周父起初只是随意地听,可不知从何时起,他收起了散漫,整了整坐姿,目光逐渐聚焦。
“这就是我们过去几年坚持做的事。”夏知遥微微一笑,她的声音低而稳,透着一种安静的力量,“很多人问我,这些公益项目和我们的主营业务有什么关系,其实关系很简单,它提醒我们,做任何事的意义,从来不只是增长和数字。”
她的目光柔了几分,像是想起了什么,“其实从最开始,我就相信,只要我们做的事情,能让人有一点共鸣,让世界好上一点点,就值得,这一路有太多不确定,但我始终确定一件事:我们在做对的事。”
她停顿片刻,目光从屏幕移到台下的同事与合作伙伴,语气变得更轻,却更有力量,“希望新的一年,我们都还能保持这份相信,哪怕只多往前一步,也算没有辜负来时的心。”
她深吸一口气,笑意温柔,最后,真诚地谢谢大家,因为有你们,这条路,才更有意义。”
说完,她朝台下微微鞠了一躬,屏幕上的报告页在灯光下缓缓定格:所有的路,都带我们回到最初的方向。
郑晓天率先鼓掌,掌声在会场里扩散开来,周越微笑着鼓掌,目光始终追随着台上那个身影,眼神里藏不住骄傲,而周父,久久未动,他只是望着台上那个从容镇定的身影,眼神一点点变得温和。
这不是一个依附他人的年轻人,而是一个真正懂得判断、敢于承担、能带团队走到最后的人,他本就欣赏她的沉稳与理性,如今,这份欣赏更添了几分笃定。
好版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