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以总而言之,将肥前、肥后、筑前、筑后这四国封给小西行长,是一件非常简单方便的事情。
我已经把大部分的刺都拔掉了,完全不存在任何复杂性。”
德川家康:“……”
八嘎啊!今天真是从头到尾被安排的明明白白!
真应了林天帅的那句话,他并不是来商量的,只是通知结果而已。
“我会转告太阁。”德川家康又一次说出了这话。
于是今天的正式会谈也就到此为止了,双方初步达成了“共识”。
在回经略幕府行辕的路上,林天帅和其他列席会谈的人员都很淡定。
对大明官军来说,“和平”并不是必选项,谈不成还能打,也没什么可多想的。
唯独小西行长仿佛紧张,极其坐立不安。
他还是忍不住对林天帅问道:“太阁会批准那些条件么?”
林天帅答道:“三百万两白银也不算很多吧,还是分期九年支付,贵国能够承担得起。
只要丰臣秀吉还有理智,应该不至于拒绝赔偿。至于以后会不会毁约,还是要看监督力度了。”
小西行长急忙道:“在下所问并不是赔偿白银的事情。”
林天帅仿佛恍然大悟,“你是说将西九州的四国全部分封给你这个条件?
丰臣秀吉是否会答应,这我哪能知道?此事又没有先例,完全无从猜起。”
小西行长自从彻底投靠天帅,重新有了梦想后,在经略幕府中一直很快乐。
如今梦想实现已经到了最关键一步,小西行长却陷入了患得患失的状态。
来朝鲜之前,他小西行长只是石高十四万的大名,但现在却有机会成为石高一百二十五万,还拥有贸易良港的超级大名!
如果百万石大名美梦成真,以后这倭国天下就是太阁老大、德川老二、小西老三了!至于毛利、前田之流,都要往后排!
当然,这一切都是天帅赐予的,天帅就是再生父母。
“其实丰臣不答应也不打紧。”林天帅又对小西行长说:“大不了等歼灭釜山敌军后,就登陆九州岛,护送你回国就藩。
但无论如何,等你统领西九州后,切记要多从我大明募兵,雇佣我大明官军保护领地,这是绝对不允许变的。
至于你们倭国本地的武士,你最多留五百人作为旗本卫队就行了。”
小西行长频频点头:“是,在下明白!反正在下同时也会接受大明朝廷册封,天帅但请放心!”
只要能成为左右天下格局的百万石大名,顺便再垄断贸易,就没有什么不能答应的!
自己目前所能布局到的,就是这样地步了,至于以后就再看吧。
不确定因素实在太多了,比如万一皇帝看到倭国居然能连续多年赔偿巨额白银,起了贪心,那就又是另一番周折了。
------------
釜山条约
林天帅和德川家康达成共识后,便共同拟定了和约条文,然后各自报送给国内。
当和约条文内容传到京师后,引起了朝廷上下的一片欢欣鼓舞。
主要是惊喜来的非常突然,君臣都没想到,这样大规模出兵还能挣钱,而且挣得不少。
按照和约规定,今年首期赔偿这六十万两白银,差不多就能覆盖明面成本了。
而后每年流入的四十万两白银基本就是纯赚的,当今朝廷太仓库白银年收入大概是四百万两,每年四十万两相当于增收十分之一了。
这对连年亏空的国库来说,堪称是大补。
万历十八年西海甘肃用兵,万历十九年宁夏用兵,万历二十年又出兵朝鲜,万历二十一年继续在朝鲜打,军费开支始终居高不下。
林大帅四年来十二战十二捷的赫赫武功,背后则是数以百万计的成本。
因为国库入不敷出而焦头烂额的户部尚书于慎行看到这个赔偿条文,居然产生了喊林泰来“义父”的冲动。
要知道,虽然现在才五月份,太仓银库中就只有现银五十多万两了,而老库存银也仅剩一百五十万两。
万历皇帝也很高兴,一是战事结束,还能有回头钱,不用自己心痛的从内库掏钱了。
二是甲山郡的临江大铜矿那边已经有了两万五千俘虏当矿工,据初步测算一年可以交纳五十万斤铜。
如果铸造成铜钱,大约可以铸造七千万文,价值折合白银十万两。
这不算少了,像那御马监圈占了数十万亩所谓草场,每年经营收入也不过几万两子粒银。
派矿监去各地开矿,往往折腾一年也没几千两银子。
况且这铜矿还只是初步开发,等矿工数目更多后,产量还可以继续增加。
所以大明朝廷这边喜闻乐见,对和约条文批准的很快。
但是倭国那边明明距离釜山更近,但回馈则慢了很多。
林天帅对此表示理解,毕竟面
好版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