叫妙华的尼姑出城,只把他愁得个焦头烂额。
阿六揩着汗凑来道:“每日出城进城的人无数,僧道也有不少,按说那妙华是大半个月前走的,会不会是这些人不记得了?”
张达牵着马掉过身,“我看她压根就没出城,要不然衙门里头不会翻不到她路引的存根。”
“可青莲寺的人不是都说她是到六合县挂单去了么?是青莲寺的人扯谎还是她自己扯谎?”
张达攒着眉摇头,“反正这姑子肯定不是去挂单!还是庾先生虑得周全,既然盘查,就一个人都不能查漏,先找到她再说。”
可上何处去找?这妙华也是个孤女,在城中并无亲故,她常去讲经的人家也派人问过了,近来皆未见她。张达不由得不去想,莫不是这妙华就是本案的凶手?先借挂单之名躲出去,就有了不在场的证据,再悄悄潜回青莲寺杀人?
自想着,一面牵着马慢慢往城中走,不多时走到条热热闹闹的大街上,冷不丁听见有人喊他一声,他转到马前头看,原来正走到早起荔园那位徐卿徐大夫家的药铺外头,徐卿腆着个肚子在门前同他招呼。
一看旁边,这徐家也支着个棚子,棚子里也摆着几个桶,正有人花钱在棚内摸钱买凉茶吃。张达留心看去,倒不贵,一个钱一碗,不过一舀就连茶带药渣地都舀出来,不像庾家,都是用纱布包着药材熬煮出来的。
况庾家这摊子是不要钱随人取饮,显然是徐卿听见有人赞颂庾家,便学了个招子来,却又痛心本钱不敢吃亏。
张达暗暗好笑,走到门下来和徐卿寒暄,徐卿知道他与庾家交好,心里嫉得很,就强拉他进了堂内,“瞧张捕头这一身汗,想必又在为百姓奔忙。不管有什么紧要的公务,今日既路过我这里,且先吃杯消暑茶再走。来,端两碗冰镇酸梅汤来给两位差官吃!”
一面邀张达阿六在椅上坐下,款叙些家常后,拐弯抹角打听起庾祺的消息。想庾祺先在荔园抢了他的锋芒,前几日又听见在和魏老家里攀亲,整个南京称的医药行,都快叫他一人称王了了!
眼下一听说庾祺给新来的彦大人聘了师爷,心里更是忿忿不平!口里也禁不住冒出些酸溜溜的话,“到底还是人家庾大夫有本事,先得王大人倚重,如今连新来的彦大人也器重他,更不要说齐大人。我看庾大夫还做什么大夫啊,勤往衙门里跑几趟,将来还不得平步青云?犯不着跟我们这些人抢这不值钱的饭碗。”
张达一口酸梅汤包在嘴里,倒觉得还没他话里的酸意大,咽下笑了笑,“这是你徐老爷多心,天底下各行各业的人多了,谁能抢得着谁的饭碗?再说庾先生也不是贪功名利禄的人,不过是这事偏叫他遇上了,他那个人别看总是冷着张脸,心却是一份好心。”
徐卿知道他二人走得近,忙笑着改口,“也是,在荔园的时候我就瞧出庾大夫有副古道热肠。”
二人说笑间,阿六只管听着柜后两个伙计在鬼鬼祟祟笑着议论些什么,一会一个“光头”一会一个“尼姑”的从口里溜出来。这阿六人也有几分机灵,心下一动,便特地旋到柜前来笑,“你两个小子,满肚子花花肠子,说女人竟说到尼姑头上了,就不怕给雷劈囖?”
一个伙计笑着将双手搭在柜上,向前低下身子猥琐一笑,“做尼姑的自己不检点,要劈也是先劈她,轮不到我们。”
阿六沉沉眼皮,笑道:“怎么个不检点?你们又是哪里晓得的?编排编排旁人也罢了,编排修行的人可也是要遭天谴的。”
另一个伙计凑来,低声道:“谁编排她?是前头街上陆家生药铺的伙计牛四亲眼瞧见的。前些时有个年轻美貌的妇人拿了张方子到他们铺子里去抓药,牛四一看,竟是张专门坠胎的方子,牛四本来以为是谁家的淫妇在外头偷汉子惹出麻烦来了,谁知那妇人抓了药出去的时候,给门槛绊了一跤,摔在地上,把头上的巾帽跌歪了,露出半边光头来,头上还点着戒疤!”
那一个又幸灾乐祸,“哼,怪不得要坠胎呢,尼姑肚子里的可不是个孽种!”
“那尼姑瞧着多大年纪?”
“听牛四说,也就二十多岁,长得格外标志,我看她既长着这么张脸,就不该出家,该出嫁才是。”
阿六在二人猥琐的笑声中自顾回头,朝张达丢个颜色,末了两个辞了徐卿出来,走到大街上,阿六将这番话低声说给张达。
张达一听便蹙紧浓眉,“你说是陆家生药铺?”
“对,就在前面右转那条街上。”
张达忙牵着马往前赶,“走!现就去问问。”
未几二人就走到那陆家生药铺里,一问牛四,掌柜的忙叫了虎头虎脑的小子出来回话。
那牛四说的倒与徐家两个伙计说的不差,“那么半个光秃秃的脑袋,迎着日头还反光呢,我不会看错,肯定是个尼姑!怎的,这事闹到衙门去了?该!尼姑淫乱,罪加一等,两位官爷可别轻饶她!”
张达笑着呵两声,“你小子倒是不平得很!关你什么事?她淫她的,又不是你媳妇,你急什么?!我且问你
好版主